铈系列

企鹅电竞官网高纯氧化钪主要用作金属钪和钪材的原料,在冶金工业,用于制造合金,氧化钪在核工业可作为热电子交换器的发射的材料,氧化钪可用于固体燃料电池、记忆存储器单基片、用于各种荧光粉,原子反应堆中的中子吸收材料,磁泡材料,增感屏材料。氧化钪在光学玻璃、电子工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用途。

首页 > 产品展示 > 铈系列

王振耀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公益事业更进一筹|两会声音

来源:企鹅电竞官网    发布时间:2024-03-14 09:13:13

  3月5日9时,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民生清单”就此呈现。

  这份“清单”对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释放出什么信号?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与公益事业的关系?哪些具体领域需要我们来关注?《华夏时报》记者专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王振耀,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公益慈善民生的部分内容做解读。

  王振耀和记者说:“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了就业、医疗、教育、养老、儿童福利、应急救灾、乡村振兴等方方面面,这一揽子举措对公益慈善民生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信号,结合慈善法的修订、结合民政部门积极贯彻的动态,公益慈善事业会大受鼓舞。”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自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以来,热议不断。

  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之一,怎么样看待新质生产力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关系?

  “首先,新质生产力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不是简单、空洞的一种概念,它是要产生出新的工具、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要致力于解决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王振耀认为,在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该看到公益慈善事业与新质生产力紧密关联,尤其是公益从业者,不能把新质生产力狭义地理解为一种科技元素,而要认识到各种各样的公益性、服务性的内容、项目、创意、使用工具等,都与新质生产力挂钩。

  同时,他指出,公益事业既是诱发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之地。开发新质生产力,需要很强的人文精神和公益情怀,没有公益慈善、社会责任,没有社会理念的具体化,当前不可能开发出这么多智能产品。

  “尤其是社会组织,慢慢的变成了新的生产力要素。”他向记者强调,使命型的社会组织在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社会价值、引领社会创新方面大有可为,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刻意拔高,从小事和细腻之处切入是要点。王振耀以2015年比尔·盖茨试喝由粪污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粪水”为例。当时,水污染导致数以百万计的非洲儿童因感染痢疾死去,水清洁问题正在成为关乎发展中国家人口生命健康的关键。为了从源头掐灭水污染导致的痢疾传播可能,让更多孩子喝上安全健康的水,盖茨基金会资助研究可以直接饮用的水的“新型厕所”被提上议程,并最终找到了能处理“粪污水”的粪污处理装置解决方案。据悉,该机器不仅能在处理粪污时生产出足够的能量维持自身运转,同时也能将粪便中的有害病原体杀死,并将剩下的物质转化成清洁水、电力和肥料等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厕所是我们身边的‘小事’,也是个大产业,这种应用就是新质生产力。再比如,在学校厕所里放一卷纸是小事,难吗?太难了!所以今天,在新质生产力面前,我们有很高的道德水准,有很好的道德情操还不够,我们应该调整理念,要充分关注民生,关注身边小事。如何来解决耳蜗问题、拐杖问题、轮椅问题、老人洗澡问题等等,用公益慈善的情怀发现这些小问题,才能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才能使之得以广泛应用。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体制性保障的建立完善,知识领域要紧随其后。”王振耀说。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

  王振耀称,这一万亿元的投入对防灾减灾起到了非常大作用,给各种装备的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应急救灾响应速度加快,救灾协同逐步加强,数字化工具创新救灾模式等也是2023年救灾工作中的亮点。但依然存在不足——理念先行是关键。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德国已经实现智能化帐篷的应用了,一个帐篷就等于一个‘战地医院’,但我们到今天在救援救灾装备方面还能看到差距,除了发明创造上要继续加把劲,更重要的是理念不到位。”王振耀称,帐篷在民生领域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而装备升级和应用的前提是理念性改革,这就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参与和介入。随着极端性气候出现频次的增多,防灾减灾抗灾能力亟须提升,对新质生产力的需求是非常紧迫、非常实在的。

  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精确指出:“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

  “2024年,救灾领域会带来一场十分普遍而重大的提升。”王振耀认为,防抗救一体化的新机制已经建立,去年慈善法新增应急慈善专章,国家又在宏观政策中作出进一步规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国家在救灾减灾防灾领域将作出更多部署,以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等,在这一领域也会有更多新质生产力的运用场景——“这不是一般的利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小社区”持续书写着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提升的“大文章”,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不断形成。

  2023年,中国社区慈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区慈善资源渠道不断拓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例如,河南省鲁山县创建了人人参与的全民慈善“鲁山模式”,以慈善协会系统为枢纽,实现贯通村乡县三级的慈善网络,并充分动员专家、能人和乡贤力量,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乡村善治。“2022年,我们呼吁鲁山县一人一月捐一元,当时以为阻力会很大,因为大家并不富裕,还曾经因缴纳公共卫生费闹过矛盾。一人一月捐一元,一家三口一年就要捐36块钱,没想到很多人拿着50块、100块去捐。前年一年捐了2000多万,去年又是2000多万。大家深刻认识到了老百姓的力量,所以我们常常感慨地说,伟大的中国农民,怎么这么实在!”

  从“鲁山模式”中显而易见,基层慈善与社会信任的强关联性。王振耀称,随着捐赠热情的高涨,鲁山村民的关注点也发生了变化:村里的事怎么干、捐的钱怎么花、怎么搞建设。现在党风、社会风气都变好了,群众社会治理参与度也高了,“这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善”。

  2024年,“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等,将逐步推动和完善基层善治。

  事实上,不论是提及社区治理还是防灾减灾等,都不乏“基层”因子,基层慈善是大势所趋毋庸置疑,对稳固社会信任有重要作用。

  “要提醒的是,就社会信任谈社会信任不可取,只有把大量的公益慈善事业、公众的社会福利制度、服务体系都建立完善之后,社会信任才有良好的机制性保障,才会随着整个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健全,而水涨船高。”

  基层慈善之外,王振耀还强调,公益慈善要持续关注“一老一小”这一民生保障的重点,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公益慈善的作用和功能也将随着“一老一小”事业的发展完善,得到进一步体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国慈善事业取得更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描绘了良好的发展前途。”王振耀说。